

“牙好疼,到底要不要上医院看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小陈(化名)。
小陈是一位怀孕20周的准妈妈,最近因智齿发炎导致右侧脸颊肿胀、疼痛难忍。她担心治疗会影响宝宝,一直强忍不适,直到出现低热和张口困难才就医。
经检查,她被诊断为“智齿冠周炎伴间隙感染”,在孕中期进行了冲洗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小陈的症状很快缓解。
实际上,很多准妈妈都会经历牙疼困扰,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准妈妈,其中7成都有牙疼困扰。
妊娠期口腔病高发的一个重要诱因是怀孕导致的身体状况变化。
在这段特殊时期,激素的变化会使毛细血管变得脆弱,因此口腔牙龈问题比以往更易出现;很多女性在孕期会发生饮食结构调整,高糖、高脂食物和碳酸饮料的摄入,被口腔细菌分级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表面结构,如果口腔清洁又不到位,就会加速龋齿的生成,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齿疼痛。
1、妊娠期龈炎:孕妇最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龈乳头的瘤样肥大,即妊娠期牙龈增生;龈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破坏,发展为妊娠期牙周炎。牙周炎相关微生物可能向胎盘直接传播或炎症介质通过血循环间接影响胎儿。
2、急性牙髓炎:牙髓炎是一种发生在口腔内部的疾病,多由于牙齿龋坏未及时治疗所致,也可因外伤致牙体缺损引起,细菌通过创口进入牙体内部发生感染,其典型症状初期为冷热刺激痛,急性期表现为患牙同侧长时间发射性疼痛,夜间疼痛加剧,能自行缓解,但易反复。
3、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形成原因与牙髓炎相似,多为龋齿发展而来,是牙髓炎未治疗的后续阶段。因牙髓坏死产生炎症后未及时排出,引发根尖周组织病变、肿胀,表现为牙齿浮胀感,咬物时疼痛加剧,牙齿周围粘膜肿胀。
4、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周围牙龈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于智齿部分萌出或者位置不佳无法萌出而形成盲袋,盲袋内易存留食物残渣和细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菌数量激增时就会引发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孕期口腔疾病提倡“孕前预防,孕期治标,孕后治本”的原则,基于治疗风险的考量,以缓解急症而非治愈疾病为目的。不同的口腔疾病在孕期采取的治疗手段也不同:
①牙周组织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并进行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
②急性感染、牙周脓肿及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时的紧急治疗可在任何妊娠时期进行,通过局部冲洗和脓肿切开缓解肿痛。
③对于牙髓和根尖周疾病,可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充分麻醉后开髓,急性牙髓炎也可选择刺激性较小的失活剂进行牙髓失活,在孕早期和孕晚期以开髓封药、疏通根管等简单操作为主,控制症状、避免疾病进展。
④急性炎症时采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其可选用的药物也是很广泛的,比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等,但由于孕妇药代动力学会发生变化,治疗周期应控制在1周以内。
孕早期和孕晚期约为妊娠期前后3个月,应尽量避免非紧急的口腔治疗。
孕中期指妊娠第14周至27周,约为妊娠的第4至6个月,此时胎儿的分化发育基本完成,组织和器官转向成熟,致畸风险较小,孕妇心态较平稳,是公认口腔治疗最安全的时期。
口腔影像学检查对孕妇是安全的,口腔的放射检查区域在头颈部,远离胚胎/胎儿。
西弗(Sv)是辐射的当量剂量单位,也代表了有效剂量。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整个妊娠期胚胎或胎儿的暴露剂量不超过1 mSv 。口腔放射检查的平均有效剂量如下:一张口内X线片 (0.005 mSv) 、全景片 (0.026 mSv)、大视野锥形束CT(0.2 mSv),这些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均远低于安全阈值,而对于胚胎/胎儿的散射辐射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温馨提示
孕期口腔急症处理是安全且必要的。妈妈们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避免因拖延导致更严重的感染或全身性问题。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