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结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全面三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了“高龄”备孕的行列,其中也包括很多35岁以上的女性。
目前普遍建议将预产期年龄达到及超过35周岁的孕妇定义为高龄孕妇。女性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生育功能开始显著下降,妊娠并发症和胎儿异常风险明显增加,而风险随年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40岁以上孕妇的风险更为显著。
风险
1)母亲并发症风险增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胎盘异常以及产后出血等。
2)胎儿异常或畸形几率上升。
3)分娩困难增加,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增高。
4)产后恢复也相对较慢,骨盆松弛和子宫下垂风险更大。
但通过科学的全周期管理与风险防控,同样可以安全度过孕期,迎接健康新生命。
孕前做好准备
理想情况下,应在计划怀孕前3-6个月开始系统准备。做好孕前检查与基础疾病管理,补充关键营养素,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孕期科学管理
高龄孕妇应进行产前诊断。若年龄<40周岁且无高危因素,孕妈妈可考虑在12W-22+6W行无创产前检测,并超声严密随访了解胎儿是否合并结构及发育异常。而年龄≥40周岁或合并高危因素的高龄孕妇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
孕周 | 项目 |
11—13+6周 | NT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
12-22+6周 | 无创DNA检测(NIPT) |
20-24周 | 预约系统B超 |
16-22周 | 羊水穿刺 |
24-28周 | 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
30-32周 | II级B超(复查评估胎儿生长、羊水量及胎盘功能) |
无创DNA检测(NIPT)虽然准确率高,但对多胞胎孕妇结果可能不够准确,必要时仍需通过羊水穿刺确诊。
孕期要注意常见妊娠并发症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①每日早晚监测血压,记录变化趋势
②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③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
④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钙。其中高龄孕妇必须要做好子痫前期的预防与临床管理。
2)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控要点
①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分5-6餐进食
②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
③定期监测血糖
④适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
3)贫血预防措施
①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②维生素C有助于铁吸收,可搭配食用
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4)早产的防治:
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如吸烟、妊娠间隔时间短、产次多、多次宫腔操作史、宫颈手术史、前次分娩宫颈裂伤史及双胎妊娠等,建议孕16~24周连续动态监测宫颈变化,酌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胎延长孕周。
5)如孕期出现以下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如阴道流血,尤其是伴随腹痛、严重头痛或视物模糊、胎动异常、胎膜早破等。
心理调适与家庭支持
孕育健康的宝宝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妊娠结局有积极影响,因此心理调适是孕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孕妈妈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参加孕妇学校系统学习孕产知识、与亲友倾诉等方式调节。当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严重失眠等情况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专业帮助。
分娩准备与产后恢复
(1)分娩方式与分娩时机的选择
高龄孕妇发生难产及剖宫产风险增加,但高龄本身不适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可避免会阴损伤,因此要经过医生综合评估,给予专业的建议决定分娩方式。
在分娩时机的选择上,建议40周岁及以上孕妇在妊娠39-39+6周分娩,35-39周孕妇结合母体及胎儿因素,个体化决定分娩时机。
(2)想自然分娩可以做哪些准备?
③高龄孕妇可以在孕晚期适度运动增强肌肉弹性;学习拉玛泽呼吸法等分娩技巧;控制胎儿体重增长,避免巨大儿。
(3)产后如何康复?
①产后恢复要点:产后出血监测、感染预防、营养支持、骨盆康复、循序渐进活动等。
②产后42天需到医院进行全面复查评估;
③高龄产妇产后应特别关注长期健康管理:随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计划后续生育者应咨询医生合适的间隔时间;关注骨密度变化,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每位孕妇的旅程都是独特的。不必过度与年轻孕妇比较,也不必苛求完美。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护航下,以知识和信心武装自己,高龄妈妈同样可以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孕育故事。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