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该病在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有本地传播案例,主要流行于中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等热带或亚热带区域。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散发疫情,引发关注。基孔肯雅热因何而起?该如何防护?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叮咬感染后,病毒在其体内繁殖,2-3天后再叮咬健康人时,即可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此外,虽然罕见,但病毒也可通过输血、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或母婴垂直传播(如宫内感染或分娩时传播)的方式扩散。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患者通常在1至12天内出现症状,以3至7天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点: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差、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部分病人可能在退烧3天后又出现轻微发烧(双峰热)。
皮疹:
约80%的患者在发烧后2-5天出现皮疹。
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或紫癜,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最突出且令人痛苦的症状。
常在发烧时或发烧后出现,影响多个关节,尤其是手、腕、踝、脚趾等小关节,也可能累及膝、肩等大关节。
30%~40%的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痛、关节肿胀、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等症状。
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清积水灭蚊虫:蚊子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积水容器中,应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2.个人防护措施: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逗留时间。家中要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可用蚊香、灭蚊拍、防蚊灯。
3.有症状要就医: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处理,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4.出境行需注意:出行前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出境前健康体检,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尤其是前往东南亚、南亚及非洲流行区的旅游者,应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在境外感染。
版权所有: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 浙ICP备2024083690号-2 Copyright © 2022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